耶路撒冷全球華人敬拜中心

字級-+=
簡体 繁體
簡体 繁體

現代猶太人看以色列十個支派消失的原因?

從聖經歷史中我們學到什麼,能讓我們更理解當今的政治局勢?

2021/11/01

(照片來源:Olivier Fitoussi/Flash90)

以色列十個支派已經消失。這樣的悲劇背後充分展現以色列人在政治和屬靈層面上的和諧共存。這次分裂的導火線究竟是什麼?是因為中東地區的常態威脅,如同我們目前所處的情勢?為何南國猶大不願為自己在北方的同胞挺身而出?從聖經歷史中我們學到什麼,能讓我們更理解當今的政治局勢?對照當時以色列人的兩個王國和現在以色列面對的社會分裂,究竟有何不同?如同兩個王國時期,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這兩座現代城市是否代表意見相左的兩種以色列人?人性雖然始終不變,但畢竟我們談的是兩段不同的時期與政治制度。

在所羅門王死後,以色列百姓來到示劍要立羅波安為他們的新王。他們要求減輕羅波安父親加在他們身上的苦工,但這位新王毫不留情地表示:「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經過這次羞辱後,北方十個支派的首領決定與大衛家分道揚鑣,由耶羅波安統領北方的以色列國。羅波安就只剩下猶大和便雅憫支派。該事件引發以色列各支派在意識形態和政治上的衝突,導致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完全走向分裂。

北國在許多方面都比南國大衛家優越。北方十個支派擁有較大的土地面積和較多的人口。北國領土包括撒馬利亞、加利利、戈蘭高地、從雅法(Jaffa)到阿卡(Akko)的沿海地帶,以及約旦河以東的土地。此外,北國土地較為肥沃,適合發展農業。沿海大道(Via Maris)則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要道,穿過以色列北部海岸地帶,讓北國得以成為強大富庶的王國。而且以色列國參與國際貿易,主要生產橄欖油和紡織品以供出口。反觀大衛家困守東部死海和西海岸非利士人之間的土地,而且猶大欠缺地中海港口。

不過,北國的確有一大弱點。這個國家的領導階層不穩,朝代更迭頻繁,而且君王經常被廢,因此大幅削弱這個王國抵禦外來威脅的能力。北國在短短200年間就歷經三個王朝和19位君王。反觀猶大國統治340年,只有一個大衛家王朝,出了20位君王。

聖殿模型。(Mendy Hechtman/FLASH90)

耶羅波安在位時,為了讓北國百姓遠離聖經節期慶祝和耶路撒冷聖殿,分別在但和伯特利設立國家敬拜中心,而且為了紀念過去以色列人出埃及,裡面還設有金牛犢。因此,北國發展出與南國截然不同的宗教特色。根據目前所知,我們可以推測,北國以色列的人民會比住在南國耶路撒冷和聖殿附近的人民更崇尚自由。這種講法同樣適用在今天特拉維夫週邊沿海地區的以色列人。那裡的以色列人更講求自由,而且更關心文化、貿易與科學等領域;相較之下,住在耶路撒冷山區一帶的以色列人則較保守而且信仰虔誠。如同特拉維夫是以色列的創意中心和新創國度,北國居民更崇尚自由,而且毫無疑問,他們自認為更樂意與外界接觸。從聖經角度來看,根據猶太人的歷史記載,特拉維夫相較於耶路撒冷,總是好像比較不敬虔。今天我們正處在這種二分法的時代,親眼目睹特拉維夫沿海地區的美好事物,例如高科技、文化、科學和娛樂;但最終,耶路撒冷虔誠的信仰將超越一切。由於我們的現代經驗,因此能夠理解北國百姓當時是如何享受生活,就像今天在特拉維夫的生活一樣。

享受生活。(Hadas Parush/Flash90)

當時,北國受到兩個主要敵人的威脅包括:與其接壤的亞蘭國(以大馬士革為中心),以及逐漸崛起的區域強權亞述。因此應許之地的以色列百姓一直生活在這些威脅下。今天威脅來自於眾多阿拉伯國家,以及與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

在蓋爾戰役(Battle of Qarqar)中,亞哈王指揮當時規模最龐大的職業軍隊。他與亞蘭王國聯手,帶領由12位君王組成的反亞述聯軍,共同對抗撒縵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的軍隊。這場戰役讓亞述的勢力遭遇重挫。此後一百年,亞述向西擴張的野心就此打住。不過,在這次勝利後不久,以色列和亞蘭之間的戰爭又重新開打,以色列國還因此失掉約旦河東岸的基列地區。

耶羅波安二世的兒子撒迦利雅接續作王,在撒迦利雅的統治期間,基列長老利用他的政治弱點。在六個月後,這名年輕的王被廢。雅比的兒子沙龍密謀背叛,並在百姓面前將他擊殺,現在是基列的沙龍作以色列王。以色列國陷入一片混亂,四個禮拜後,沙龍遭到暗殺。「接著,迦底的兒子米拿現從得撒上到撒馬利亞,擊殺沙龍,現在是米拿現作以色列王。」基列人民在亞蘭手下受苦,這位新王希望以政治方式解決該問題。於是他與亞述帝國立約,成為亞述的附庸國,希望嚇阻亞蘭的行動。

這樣的政局不安對以色列目前的政治情勢來說並不陌生。在與巴勒斯坦人達成具爭議的協議後,歷任以色列政府都在左派和右派之間擺盪。直到最近十年納坦雅胡主政時期,政局才相對穩定下來。以色列人意識到,巴勒斯坦缺少可談判的夥伴,因此和平協議根本不可能達成。回顧納坦雅胡及前任總理領導的以色列親美政府,根本一事無成。

在米拿現(Menachem)統治以色列國的十年間,由於以色列百姓不贊同他在中東地區主導的親亞述政策,導致以色列政權再次更迭;由利瑪利的兒子比加登基為王。但比加將一切搞得天翻地覆,為了阻止亞述帝國進逼,他與亞蘭和其他王國建立區域聯盟。為了脫離亞述控制,他與亞蘭王利汛簽訂協議。但南方的猶太同胞猶大王亞哈斯卻拒絕加入這項盟約,於是比加和利汛對亞哈斯強力施壓。「敘利亞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並圍困亞哈斯,卻無法攻下這座城。」

哭牆。(Yonatan Sindel/Flash90)

最後,反亞述聯盟並未實現,反而暴露以色列和亞蘭的弱點。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Tiglath Pileser)對這兩國發動戰爭,亞蘭和北國以色列因此戰敗。

幾年後,亞述王撒縵以色五世完全佔領以色列國,並將以色列十個支派放逐到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當一個國家人民出現分裂與不和,經常容易導致政治錯誤,和今天以色列這個國家出現的政治動盪與混亂並沒有太大差別。

文章出處:israel today
文章日期:2021/11/01
翻譯|校稿|編審|耶路撒冷全球華人敬拜中心團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