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對猶太人的影響(上)
基督教的普及化
阿拉伯帝國的興起
然而到了西元七世紀,局勢發生改變。伊斯蘭政權從西元632年開始從阿拉伯半島崛起,穆斯林們迅速向阿拉伯半島外的地區擴張版圖,到西元638年時,阿拉伯人已征服了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與其他本屬於基督教重鎮的地區(例如:安提阿),甚至到九世紀時,阿拉伯人更將其穆斯林帝國擴展至印度、埃及、西班牙,跨越了歐亞非三洲,成為當時的強權。
阿拉伯帝國之所以能夠完成如此大範圍地征服來自於兩個原因,首先阿拉伯人早已與拜占庭帝國(註:東羅馬帝國,西元330至1453年)有過接觸的經驗,阿拉伯人將從拜占庭帝國取來或搶奪來的盔甲與武器加以改進,並學習拜占庭軍隊的組織架構,進而強化自己的武力。另一個讓阿拉伯帝國躍然而起的原因是因著信仰,伊斯蘭較信仰中鼓勵遊牧民族勇猛地戰鬥,甚至以「聖戰」之名,鼓吹人民進行殺戮與搶劫,上述的兩個特性,使得阿拉伯帝國的戰力直線上升,甚至超過羅馬帝國,成為統治範圍更為廣泛的新霸主。
基督教普遍化並經過了數世紀後,對歐洲基督徒而言,「前往巴勒斯坦聖地朝聖」是非常普遍的宗教活動,雖然大多數教堂都在歐洲,但對基督徒來說,巴勒斯坦仍是「聖地」。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崛起並吞併巴勒斯坦地區之後,當基督徒欲前往巴勒斯坦朝聖,或至中東其他地區旅行時面臨著越來越危險的處境。教宗從耶路撒冷收到許多基督徒朝聖者受到不當對待,以及他們想進入聖地卻被阻擋的信,這些信中常常強調「猶太人的惡意」,因此教宗在呼籲發動十字軍東征前,其實早已準備好將猶太人視為敵對的族群之一。
倡導十字軍東征的教宗烏爾巴諾二世
西元1095年九月,作為教宗的烏爾巴諾二世,在法國南部的「克萊蒙」(Clermont)發表了一場激起基督徒民眾群起憤慨的言論,煽動群眾的宗教狂熱情緒,並鼓吹大家參與十字軍東征。
打著奪回聖地的標語
教宗表示:「正為大家所知,一個來自波斯的民族,塞爾柱土耳其人入侵我們東方兄弟的國家⋯⋯又侵占了我們的聖地『耶路撒冷』,他們大肆蹂躪了神的國,毀壞基督教堂,擄殺虔誠的神子民,甚至汙辱貞潔的婦女,貪婪地飲著受洗兒童的鮮血。如果讓那些魔鬼的奴隸統治主所信任的子民,那將是件多麼令人羞恥的事⋯⋯把凶惡的民族趕出我們的領土,我告訴在座的各位,也通知不在場的人『這是主的旨意。』讓我們投入一場神聖的戰爭,一場為主而重獲聖地的偉大的十字軍東征吧!讓一切爭辨和傾軋休止,登上赴聖地的征途吧!從那個邪惡的種族手中奪回聖地吧!」
雖然這次呼籲並沒有直接提及猶太人,然而一些基督徒在他們自己領導的十字軍團中,卻自行設立一個目標,即消滅基督教所有的敵人與「非信者」,也不僅僅指的是那些住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亦包含了未歸信基督教的猶太人。
除了宗教因素外,十字軍東征也促成了歐洲封建制度發展經濟的的因素之一。西元十世紀前後,歐洲大多數的土地都已經被分封給封建主,以致若封建主想要再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勢必向外擴張,於是十字軍東征故成為他們往外掠奪土地與資源的合理方式。
回到我們的主題,當我們略知十字軍東征的起源後,我們當思考的是十字軍東征「這項行動」本身「對猶太人造成了什麼影響」?
一、人生安全影響
最嚴重的暴力事件發生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1095-99年)。歷史學家考證許多資料,從來自猶太人或非猶太人的目擊者中,描繪出當時發生在德國「萊茵蘭」(Rhineland)(即萊茵河沿岸地區)的施派爾(Speyer)、美因茨(Mogontiacum)、科隆(Kölle)和沃爾姆斯(Worms)等城市的暴力事件,其中也包含雷根斯堡(Regensburg,靠近德國慕尼黑)和布拉格(Prague,現為捷克的首都),前述這些城市多位當年十字軍(特別是德國十字軍)前往中東地區的路上。
沃爾姆斯大屠殺(The Worms massacre)
「沃爾姆斯」是猶太人遭受最多攻擊的城市之一,西元1096年五月,有至少八百名的猶太人貝埃米科(Emicho)伯爵所領導的十字軍殺害。據傳當埃米科伯爵到達沃爾姆斯時,一個謊稱「猶太人將一名基督徒活活煮死,並用他的屍體污染了水,毒害了該鎮的水井。」的謠言四起,使當地(非猶太人)民眾與埃米科伯爵聯手,向鎮上的猶太人發動暴力攻擊,城裡的猶太人向沃爾姆斯的基督教主教求助,許多人甚至把自己的積蓄交給他保管,但他們開始殘忍地殺害猶太男人、女人和兒童。
他們掠奪(搶劫)了猶太人的家園,沒收了他們能找到的一切財富,甚至多數十字軍使用從猶太人身上偷來的財產來繼續他們前往聖地的旅程,而且他們還摧毀了城牆外的猶太人墓地,並洗劫了這座城市宏偉的拜占庭式猶太會堂,他們試圖強迫猶太人受洗成為基督徒,拒絕改信基督教的人要不被殺,要不就選擇自殺。
1615年的考古遺址,沃爾姆斯猶太會堂的一角。(照片來源:The Haare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