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全球華人敬拜中心

字級-+=
簡体 繁體
簡体 繁體

大屠殺事件與反猶主義(上)

美國左翼反猶主義人士舉牌聲援巴勒斯坦並反對以色列。(照片:INSS)

2021年人口統計,當時全球猶太人總數已經達到約1520萬人,時至今日,以色列的猶太人口約為六百萬人,表示亦有約一千萬的猶太人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國當中,然而遍佈在列國的猶太人時常會招致到許多針對「猶太裔」的暴力、歧視或偏待行為,日益盛行(或著該說是一直都存在的)反猶行徑的起源究竟源自於哪?以及反猶的原因為何?值得我們來思考與了解。

反猶主義緣由

「反猶主義」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仇恨,並在不同時期有不一樣展現的方式,原則上只要有猶太人居住的地區,就會存在反猶主義((意即全世界)),然而反猶主義的英文「Antisemitism」若是直譯的話,原意其實代表的是「反閃族主義」,不僅代表著猶太人,阿拉伯人也屬於閃米特族人,但近代的反猶主義已漸漸與「反錫安主義」和「反以色列運動」混淆了。

最初的「反猶」行動可以追溯至希臘與羅馬時期。最早的反猶法令頒佈於西元前170-167年的安條克四世(Antiochus Epiphane)時期,當時安條克四世制定了禁止猶太人宗教習俗的法令,其中包括禁止猶太人行割禮、守安息日,甚至不允許他們研究猶太經典(妥拉),甚至引發猶太人大起義「馬加比起義」(註:反抗塞琉古帝國統治的猶太人反抗行動)。進入西元後,西元38年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還發生了針對猶太人的襲擊。希臘王朝統治時,針對猶太人的暴力或歧視行為是隨處可見的,然而當時對猶太人的歧視比較是因爲猶太人針對不同種族所展示的民族仇外敵意,但這般敵意不限於猶太族群,其他異族也是。

西元19年,羅馬帝國第二任皇帝提比略(Tiberius)將猶太人逐出羅馬,以服兵役為由將猶太男子派到其他地區,如果猶太男性拒絕服兵役,就會遭受嚴峻的懲罰,甚至得面臨終身為奴的威脅,據傳當時身為提比略副手的塞揚努斯(Sejanus)也是迫害猶太人的推手之一。

許多人認為歐洲反猶主義的根源即來自於羅馬的「宗教迫害政策」(Policy of Religious Persecution),然而羅馬一開始表現出的反猶行為,是因當時的猶太人極力保守自己的文化傳統,不接受殖民者(羅馬政權)的宗教與社會習俗,故招致羅馬人的厭惡。

基督教出現後

至基督教發展後,羅馬政權開始針對基督教進行宗教迫害,對世上幾乎所有宗教都保持尊重與友善態度的羅馬政權,特別厭惡排他性極高猶太教與基督教(一神信仰),導致早期的基督徒受到許多暴力與不人道的迫害,而基督信仰是從猶太人開始發展,導致宗教迫害與當時的反猶意識稍嫌劃分不清。當基督教信仰傳向非猶太裔的族群中時,許多羅馬人或希臘人也開始信奉基督教,被迫害信基督的人也不僅限於猶太人,甚至有些猶太人也迫害基督徒,這也使部分非猶太裔基督徒開始萌生對猶太人的敵意。

美國左翼反猶主義人士舉牌聲援巴勒斯坦並反對以色列。(照片:INSS)

西元一至四世紀間,基督教早期的護教士或教父(非猶太裔的基督教重要領袖們)撰寫對猶太人的看法之著作,某些作品甚至被當代認為是最早的反猶思想著作,例如俄利根(Origen)的「駁克里索」(Against Celsus)和特土良(Tertullian)的《反猶太人的見證》(Testimonia Adversus Judaeos)等,這些作品將反猶思想注入在神學觀的意識形態裡,將猶太根源視為毫無價值,並排除在基督信仰外。

直到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Great羅馬皇帝)在西元313年頒佈了「米蘭赦令」(Edict of Milan),展開對基督教寬容以待的命令,並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然而君士坦丁在第一次大公會議-尼西亞公會議(Ecumenical Councils)將猶太根源從基督教會的教條中的抹除,從曆法與宗教節日的改變、教會對猶太族群的態度以及不讓基督徒與猶太人結婚等等,淺移默化的將猶太人屏除在基督教之外,也塑造反猶的思想。日後在西元38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將基督教定為羅馬帝國國教,徹底改變了基督教的地位。

美國左翼反猶主義人士舉牌聲援巴勒斯坦並反對以色列。(照片:INSS)

當西元38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Flavius Theodosius)將基督教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反猶思想也進到下一個階段。原本基督教還只被視為猶太教的其中一個教派,一躍而成變為高於所有宗教的國教,從往日遭受攻擊的受害者,變成開始迫害猶太人的加害者。甚至基督徒更是將耶穌的死歸咎於猶太人,並以此為反猶的理由之一,打壓與禁止異教徒(非基督徒)的宗教活動被羅馬皇室視為自己的責任。

除了宗教因素外,因著大流散而造成猶太人的散居特性,猶太人大多數都成為經商與貿易的角色,以聯絡起東西方的交易行動,成為幫助歐洲各國民間企業交流的中介,也因此在利潤豐碩的情況下,許多的猶太人透過經商而致富。

中世紀反猶主義的發展

散居是促成猶太人走上經商的次要原因,然而主要原因是因著政府與教會禁止猶太人從事許多職業,導致他們被推向其他「地位低下」的社會階層工作,例如:收稅、收租與放貸。

進入中世紀之後,當歐洲各地發生戰爭,而需要用錢時,王公貴族會轉而向猶太人借錢,導致「經商貿易」與「借貸」的形象深植在歐洲人民的心中,又因為多數猶太人在借貸上收取高額利息,導致中世紀的歐洲人對猶太人的反感急遽加深,以致「富有的猶太人」成為反猶意識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債權人(猶太人)和債務人(通常是基督徒)之間的關係,自然就成為當時普及於人民心中的觀念,使向猶太人交稅的農民將這樣的關係誤認為「猶太人就是拿走他們收入的人」,使得人們對猶太人的厭惡與反感與日俱增。

中世紀的羅馬猶太區示意圖。(圖片:Wikipedia)

其次就是「猶太區」(Ghetto)的設置,中世紀與近代的歐洲市區,因為政治、經濟或社會因素而將猶太人居住的地區劃分出來,並稱為猶太隔都,為的是限制猶太人在此區域居住,亦是反猶主義的體現。

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會,對猶太教十分不友善。十四世紀時,天主教修士們甚至會在基督受難的教導或戲劇中,特意大肆宣揚猶太人殺害耶穌的情節,煽動人民仇恨與傷害猶太人,自這時期開始就陸續出現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語趕逐。

直到十六世紀,在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出現後,他的一些言論和書使反猶主義的思想被更廣闊的傳遍於基督教世界,甚至影響後世直到如今,亦是促成希特勒進行「猶太大屠殺」(Holocaust)的起因之一。

延伸閱讀和影片觀賞:

大屠殺事件與反猶主義(中)
大屠殺事件與反猶主義(下)
致命的決定(影片)
奧斯威辛集中營相片集(影片)
什麼是反錫安主義(影片)
荷蘭基督教會走出悔恨擁抱猶太人
21世紀反猶主義解決之道
猶太人和基督徒創作新歌對抗反猶主義

撰文|編審|校稿|耶路撒冷全球華人敬拜中心團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