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全球華人敬拜中心

字級-+=
簡体 繁體
簡体 繁體

猶太錫安主義與以色列復國史

以色列的復國是神在這世代所行的最偉大的一件神蹟。猶太人歷經兩千年的亡國,在1948年5月14日的下午,由第一任總理大衛.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宣佈猶太人在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復國,這個國家的名字叫以色列,美國是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

認識猶太錫安主義興起

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1860-1904)是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猶太人,童年時移居維也納,並取得法學博士,是徹底被同化的猶太人,他是一名律師,也是一名記者。因去到巴黎採訪法國猶太軍官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被人指控為德國間諜的事件,他發現眾人竟為此群起要求處死這名猶太人,並目睹巴黎市區詆毀猶太人名聲的大遊行。他因此斷定猶太人同化問題,不但註定會失敗,更會引發反猶太主義。他甚至預言,德國會將反猶太主義合法化。因此,他認為唯有建立猶太國家,猶太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

中年的西奧多.赫茨爾(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從此赫茨爾開始積極投入錫安主義宣傳,後成為了錫安主義的領袖。他成立報社大力宣傳錫安主義思想,並在1897年在瑞士巴賽爾(Basel)召開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大會」(Zionist Congress),在會上赫茨爾被選為該大會主席,正式成為錫安主義運動的領導人。他馬不停蹄的四處奔走,希望獲得各界支持,雖然他的努力並未獲得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Wilhelm II)和當時鄂圖曼帝國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II. Abdülhamid)的支持,但他的猶太復國主義理念卻激勵了俄羅斯境內受逼迫的猶太人回歸。1903年在沙皇內政大臣的支持下,開始對整個俄國境內的猶太人展開一連串屠殺行動,猶太人因受錫安主義運動的影響開始回歸到巴勒斯坦。不幸,西奧多.赫茨爾44歲英年早逝.猶太人記念他是今日以色列的國父。

當時在俄羅斯統治下的波蘭城鎮普翁斯克(Płońsk)出現了一名男孩大衛.格魯恩(David Grün),他認為赫茨爾能夠帶領猶太人重新回到以色列。這名男孩就是今日以色列的第一任總理大衛.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大衛.本—古里安是他在為《猶太團結》期刊(Ha’ahdut ,英譯為The Unity)寫稿時所取的筆名,借用了西元66年第一次猶太人抵抗羅馬大起義時將領約瑟夫.本—古里安(Joseph Ben Gurion)的名字。

1960年的本—古里安(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大衛.本—古里安是第二批回歸以色列(Aliya)的猶太人(1883年記載有第一批回歸猶太人)。這批回歸的猶太人大多是社會主義者,他們先在古老港口雅法(Jaffa)建立了特拉維夫(Tel Aviv),他們是根據舊約中以西結書3章15節中出現的提勒.亞畢(Tel Abib,意指Mount of Flood),將這座城市命名為Tel Aviv,意指「泉水之山」(Hill of Spring)。同時為了實踐他們的烏托邦社會理念,1911年他們在特拉維夫北部建立了第一座集體農場(Kibbutz基布茲),他當時就在這個農場從事農耕工作。

1918年的特拉維夫(照片來源:Worthpoint)

哈伊姆.魏茲曼(Chaim Weitzman)猶太裔化學家,也是政治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是錫安主義運動的領導人,後任錫安主義組織會長,他是以色列復國後的第一任總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德國潛艇攻擊盟軍貨船的緣故,使英國無法取得硝化甘油(此為製造炸藥所需的一種成份)。在這情況下,魏茲曼幫助英國在這情況下,用英國國內現有的資源,生產出替代品使得英國能繼續製造火藥,這對英國在一戰中有重大貢獻。他亦是協助貝爾福勳爵1917年寫出了《貝爾福宣言》的人,因為他在一戰的供獻,贏得英國政府與外交上對以色列復國的支持。他也曾經會見美國杜魯門總統,並取得美國在以色列復國上的支持。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德裔猶太銀行家族(Lionel Walter Rothschild),猶太人回歸初期與以色列復國前,提供大量資金向土耳其人買土地,給回歸的猶太人耕作建立基布茲(Kibbutz),今天在特拉維夫市中心有一條大街叫Rothschild road,就是記念這家族對以色列復國的供獻。

《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鄂圖曼圖帝國與德國和奧匈帝國結盟,向英國、法國與俄國宣戰。當時巴勒斯坦仍然是鄂圖曼帝國領土,猶太人只是當地的少數民族,不足當地人口的一成。1917年11月2日,時任英國外交大臣亞瑟.貝爾福(Arthur Balfour)寫給猶太人領袖人物第二代羅斯柴爾德男爵,沃爾特.羅斯柴爾德(Lionel Walter Rothschild),請他轉交給錫安主義聯盟。內容提到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園,條件是不傷害當地非猶太民族的權利。英國政界向來對俄國猶太人的困境深表同情,因此普遍支持猶太復國主義。加上當時英國開始意識到,提出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宣言,能夠爭取世界各地猶太人的支持,並督促俄國與美國支持這場戰事。英國也不得不承認,支持猶太復國主義是協助他們打贏這場戰爭的重要關鍵。英國在1918年攻下巴勒斯坦,德國和鄂圖曼帝國戰敗,在11月11日簽署停戰協定。

鄂圖曼帝國的領土劃分問題

英國在一次大戰期間,為了打贏戰爭,需要阿拉伯地方首領哈希姆(Hashimte)家族的協助,發動反抗鄂圖曼帝國的起義。於是,英國高級專員亨利.麥克馬洪(Henry McMahon)與海珊.本.阿里(Hussein bin Ali)促成了麥克馬洪—海珊協定(McMahon – Hussein Correspondence),同意提供涵蓋阿拉伯半島的漢志(Heja)地區、敘利亞、巴勒斯坦外約旦(TransJordan,指「約旦河東岸」)與伊拉克等地給這位阿拉伯統治者。英國的中東談判專家賽克斯(Mark Sykes)和法國外交官皮科(François Georges-Picot)則簽訂賽克斯—皮科協定(Sykes–Picot Agreement),讓法國取得敘利亞與黎巴嫩,以換取法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支持。英國則取得了伊拉克與部分巴勒斯坦。英國同意瓜分鄂圖曼帝國的領土給阿拉伯人、法國、猶太人三方,雖然是出於急迫的權宜之計,但當中充滿矛盾,因此成了日後中東領土爭議的亂源。

英國託管巴勒斯坦時期(British Mandate for Palestine)

1920年4月24日,在聖雷默會議(San Remo Conference)中,勞合.喬治同意基於《貝爾福宣言》對巴勒斯坦進行託管,並將託管地劃分為兩大區域:約旦河以東的外約旦(TransJordan,現約旦)由哈希姆家族管理;約旦河以西由英國管理。

英國託管時期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衝突

在英國支持開放猶太移民下,猶太人又進行了第三和第四次「猶太回歸」(Aliya)。自從1917年貝爾福宣言以來,約有九萬名猶太人抵達巴勒斯坦,到了1931年,回歸猶太人口已佔巴勒斯坦人口的17%,導致猶太人與當地的阿拉伯人爆發衝突不斷。泛阿拉伯主義者都反對巴勒斯坦的猶太殖民地。其中的領袖穆罕默德.阿明·侯賽尼 (Mohammed Amin al-Husseini)甚至在1929年發動巴勒斯坦暴動,並且經常性地攻擊猶太人。由於這些攻擊,猶太人開始組織自己的民兵,也就是名為哈加納(Haganah)的地下反抗組織。

二次大戰時期猶太人與英國的衝突與對抗

到了託管時期的第二個十年,已有超過25萬名猶太人抵達巴勒斯坦。1939年英國發表白皮書,限制每年猶太移民不得超過一萬五千人。但這份白皮書來的不是時候,當時歐洲猶太人正遭到納粹屠殺的命運。因此,即使設了這樣的門檻,猶太人依舊絡繹不絕,冒著生命危險,以非法移民身分來到巴勒斯坦地。但如果被英軍抓到,就會被送到艾特利集中營(Atlit Detainee Camp),甚至直接將他們遣送回歐洲,而這些回歸的人大多是希特勒集中營的生還者。因此,本—古里安也準備讓哈加納民兵連同特種部隊帕爾馬赫(Palmach)起來對抗英國人,並在各地發起暴動。因為這些猶太復國主義者相信,暴力是讓英國兌現承諾,猶太人得以建立自己家園的解方。哈加納和帕爾馬赫這兩個軍事組織就是日後以色列國防軍的前身,以色列總理拉賓(Yitzhak Rabin)就是出自帕爾馬赫。

1946年艾特利集中營(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以色列復國

在這段期間,英國與猶太人之間的衝突也愈演愈烈。當時美國總統介入調停,要求英國開放猶太難民移入巴勒斯坦。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首相艾德禮(Clement Atlee)終於同意在1947年撤出巴勒斯坦,並要求聯合國組成特別小組決定巴勒斯坦的未來。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一項方案,同意將巴勒斯坦分割成兩個國家:猶太國家和阿拉伯國家,耶路撒冷城則為聯合國託管地。猶太人大多表示贊成,但阿拉伯國家則表示反對。1948年5月14日,由巴勒斯坦猶太機構主席(Jewish Agency for Palestine)本—古里安在猶太全國議會(National Council)宣讀《以色列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宣告以色列復國,並高唱以色列國歌《希望》(Hatikvah)。

本—古里安站在赫茨爾肖像下宣布復國(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以色列復國代表上帝透過先知的預言終於實現!本—古里安引用以西結書 37: 1-10 枯骨復活的神蹟,敘述這段聖經預言,今天已應驗在以色列復國這件事上了; 消失兩千年的以色列復活了! 以色列宣佈復國,激怒了阿拉伯國家,就在以色列宣佈復國的隔天,以色列就被阿拉伯國家團團包圍,面對阿拉伯人的十萬聯軍,以色列軍隊只有區區三萬人,武器裝備也落後阿拉伯聯軍。然而歷經七個月的戰鬥,如同大衛打敗歌利亞,以色列奇蹟似地打敗了阿拉伯聯軍,這就是以色列的復國戰爭,亦是中東第一次戰爭。之後上帝更帶領他們打了一場又一場的勝仗。這是上帝對以色列的信實,祂的應許永不落空!

延伸閱讀、影片觀賞:
撰寫|校稿|編審|耶路撒冷全球華人敬拜中心團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