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全球華人敬拜中心

字級-+=
簡体 繁體
簡体 繁體

何謂猶太人的靈性?

第三單元是瞭解我們為何會這樣思考,
以及該如何看待這樣的思考。

(照片來源:Yonatan Sindel/Flash90)

在我看來,靈性與神祕主義都是可以互通的。靈性代表的是思想、實踐與表達對精神、非物質與自然的體驗。對猶太教與基督教來說,我想其他信仰也是如此,宗教活動或多或少都是以靈性為導向。在某些宗教,靈性往往表現得更顯著。一個人的靈性與個人性情與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例如,一個人歌唱或吟唱的方式、神的形象或祈禱的方式都與個人的信仰傳統有關。哈西迪教派的歌曲也許沒有歌詞,或只有極少的歌詞。這種聽起來憂傷的曲調,用來表達對上帝殷切的思念之情,以及對猶太人民復興的渴望。一名基督教神祕主義者可能會看到耶穌在十字架上,或在天上的耶穌手上有釘痕,還有耶穌周圍有光環圍繞。

我們的靈性經驗都來自於我們的信仰框架。當人們在經歷靈性經驗的時刻,都是以我們熟悉的宗教術語和概念呈現。聖經中的先知看見異象,例如,以西結在巴比倫時看到代表著聖殿形象的戰車(Merkavah)。摩西在焚燒的荊棘中遇見這位全能者或其形象,祂說道:「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當先祖們遇見上帝,或看見某種偉大的神秘異象時,他們通常會築一座壇。在經歷所有這些靈性經驗時都會有特定的地點、時間、環境與人。

(照片來源:David Cohen/Flash90)

猶太人的靈性經驗

今天猶太教的靈性經驗是源自十八世紀在東歐掀起的哈西迪運動 (Hasidic Movement),當時的宗教在某種程度上變得僵化,而且是由經院派哲學家(Scholastic,譯註:在信仰上講求邏輯陳述)所把持。當時的環境嚴峻,人民絕望,猶太人也生活在貧困中。兩個世代前,薩巴塔伊彌賽亞運動(Sabbatian Messianic Movement;十七世紀的運動,其創辦人薩巴塔伊.澤維Sabbatai Zevi 自稱是彌賽亞)曾席捲整個猶太社區,最後卻慘遭失敗。猶太人與當地政府的關係惡劣,經常遭到反猶太主義的迫害。宗教領袖與一般人民之間更存在著極大的鴻溝。

在那個時候,猶太教神祕主義者會到處旅行,拜訪不同的猶太社區,在當地講道和行許多小神蹟。其中有一位特別出眾的神祕主義者,人稱他是巴爾.謝姆.托夫(Baal Shem Tov),他是哈西迪教派靈性現象的先驅人物。

由於猶太機構認為他們在宗教事務上的權威受到威脅,於是起來反對他。但也因為他們認為巴爾.謝姆.托夫(字面意思:有好名聲的人)可能正在帶領另一場假彌賽亞運動,或者也許他只是另一名薩巴塔伊彌賽亞運動的信徒。然而許多人愛戴他並且感激他,並且從他身上找到了希望和信心。幾位年輕的拉比學者加入他的行列,成為他的門徒,而且寫作並發展一種靈性走向的猶太教。

幾個世紀後,今天的哈西迪猶太教在很大程度上是極端正統教派 (Ultra-Orthodox)機構。他們不再是追求靈性之人的猶太教。不過,在極端正統教派法庭之外,哈西迪的屬靈影響力依然方興未艾。其中一個走向是運用古老哈西迪傳統中的靈性表達、寫作與傳統習俗等豐富資源,這樣的團體被稱作「新哈西迪主義」(Neo-Hasidism)。

(照片來源:Yaakov Naumi/Flash90)

新的靈性走向

新哈西迪猶太教是從二十世紀初開始發展,經常與偉大的猶太人文主義學者馬丁.布伯(Martin Buber)有關,他創作了用來講述哈西迪世界故事與思想的通俗文學。這個教派也經常和後來猶太教中的新時代(New Age)靈性浪潮發生關聯,而這要歸功於拉比薩爾曼·施特.沙洛米(Zalman Schachter-Shalom)與神學家兼學者亞瑟.格林(Arthur Green)。另外,還有重新認識哈巴德(Chabad)與布雷斯洛夫極端正統哈西迪教派的團體(Breslev ultra-Orthodox Hasidic;譯註:布雷斯洛夫·納赫曼 Nachman of Breslov 的曾祖父巴爾.謝姆.托夫創立了哈西迪教派,布雷斯洛夫則復興了哈西迪運動),他們也被視為新哈西迪教派。

但在我看來,重視靈性的猶太教正統派人物才能真正代表新哈西迪主義,尤其是華沙作家希勒爾.齊特林(Hillel Zeitlin;1871-1942)。

齊特林是一位多產的作家與思想家,他醉心投入歐洲、巴勒斯坦和整個西方世界流行的思想觀念。他曾與布伯、猶太復國主義拉比亞伯拉罕.以撒.庫克(Abraham Isaac Kook;雖不常被認為是新哈西迪教派人物,但他還是道道地地的新哈西迪派)、其他世俗派猶太復國主義作家,以及反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極端正統教派人士通信往來。

齊特林在脫離極端正統哈西迪教派的成長背景後,年輕時曾深受尼采 (Nietzsche)的影響,在他長大成為一名宗教思想家後,依然有意識地維持尼采對他的影響。他也受到俄羅斯(基督教)「尋找神之人」(G-d Seekers)的靈性運動影響,有著滿腔熱情、創造力、勇氣與新生力量。就某種意義來說,許多成為「尼采學派」(Nietzschean)門下之人,在某種程度上已打破了舊框架,並在他們自身思想、時代精神與整個世界局勢變化的推動下創造出新的框架。

齊特林的靈性也受到新心理學派與宗教研究的影響。他閱讀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巨著《宗教經驗之種種》(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1902),當中主要援引基督教的靈性經驗。他意識到這部作品對他這一代人的重要意義,以及猶太世界未能從心理學角度思考解決靈性問題所留下的空缺。

在現代與後現代時代,應該將心理學和科學批評(Scientific Critique) 納入思考,並讓真正的靈性與宗教經驗在這些深水中獲得重生。不過,和其他人一樣,如著名基督教作家伊芙琳.恩德希(Evelyn Underhill)一樣,齊特林也可以看出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作品中對靈性經驗多侷限在宗教「心境」(Moods)上的調查。除了在書中兩個章節提到關於神祕主義之外,詹姆斯只觸及了靈性現象的皮毛,而且不敢跨出受限的學術思維。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不願意承認超自然心理學(Paranormal Psychology)、神秘或靈性經驗等超越精神層次的領域,或是更確切地說,借助某些外力干預瞭解發生在精神層次內的狀況。在恩德希最偉大的作品《神秘主義》(Mysticism,1911)中,她直接回應詹姆斯,並調查歷史上基督教神秘主義者「實際」發生的神秘經驗。齊特林嘗試為猶太教創作類似的作品,主要提到哈西迪教派的神祕主義者,以及超自然心理學上的神秘經驗,並解釋這些經驗在猶太信仰與神學上的意義和目的。

令人遺憾的是,齊特林的書籍手稿在猶太大屠殺中永遠消失了。他的確曾寫過一篇名為《靈魂秘密之地》(In the Secret Place of the Soul,1913)的文章,讓我們一窺他對各種神祕現象的看法。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到夢境、直覺、痛苦與靈魂昇華。齊特林對靈性與人類經驗的理解是「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而且始終一直存在,只要透過人類心靈作為媒介就能夠感受到。這樣的觀點與恩德希的想法類似,也就是靈性思想與我們的心靈以及當中的聯想、感受與想法相結合。如同這篇文章引言中所提到的,我開始對這樣的觀點有所體會。

受到現代與後現代人類渴望追求屬靈真理的啟發,齊特林試圖復興猶太人的靈性。可以說,就末世論的範疇,這是一種彌賽亞式的世界觀,想像大多數世俗派和極端正統教派猶太人懷抱著重建真實世界或「修復與關懷世界」(Tikkun Olam)的願望,參與在以色列的屬靈呼召中。

延伸閱讀:

將耶穌帶回猶太會堂
拉比將帶耶穌回家
猶太人可以從基督徒身上學到什麼
打造耶路撒冷極端正統派猶太社區的宣教士

文章出處:israel today
文章日期:2022/02/22
翻譯|校稿|編審|耶路撒冷全球華人敬拜中心團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