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日:眼淚、祈禱、力量和救贖
每個人都該有一個能自我回轉和被饒恕的機會。
至聖日具有特殊且眾所皆知的猶太特色。在至聖日,神祝福整個世界。大多數的禱告著重在為全球百姓祈禱的方面和意義,以及含有猶太教「tikkun olam」的觀念,也就是修復世界的概念。我們生活在一個疫情嚴峻和氣候極端的時代,這些威脅正在摧毀世界。此時為世界的和平來禱告顯然與我們身處的情況非常相關。
猶太新年閱讀妥拉中最感人且最具挑戰性的段落之一,也代表至聖日的開始,就是夏甲(Hagar)和以實瑪利(Ishmael)被趕出亞伯拉罕(Abraham)家的故事。撒拉(Sarah)擔心以實瑪利會造成以撒(Isaac)負面影響,於是要求亞伯拉罕將他們趕出去。夏甲在沙漠中開始了艱難的轉化旅程。她身心俱疲,到了某個時刻,她連水都用盡了,陷入絕望的境界,夏甲把她的兒子扔到灌木叢下。她坐在遠處,以免看見孩子的痛苦和死亡,而她「放聲大哭」(創世記21:16)。
提高聲音代表著提升和轉變—關於心靈的的也是崇高的。她的哭泣是一種發自靈魂深處深切的祈禱,越升越高直奔神的寶座前。這是一種內心的呼求和崇高的祈禱,既能啟動又能改變世界。她的哭泣代表了人類祈禱的高峰,一個女人給出她自己並流下了眼淚。絕望表面上使夏甲陷入深淵裡和她感受到一種不存在的感覺,但就在她迷失方向的那一刻,她啟動了一個專為女性保留的精神力量。正如《妥拉》中所寫:「神聽見了童子的聲音」(創世記 21:17)。一個女人和一個母親的哭泣令人感到震驚,神聽到了這個特別的禱告:「神聽見了童子的聲音;神的使者從天上呼喚夏甲說『夏甲,你為何這樣呢?不要害怕,神已經聽見童子的聲音了……』」(21:17)。
神命令她實際行動起來,並告訴她:「起來,把童子抱在懷中,我必使他的後裔成為大國。」(創世記 21:18)。神應許夏甲,如果她起來把男孩抱起來並握住他的手,祂就會使男孩成為一個大國。這節經文有一種連續的感覺。為了讓男孩成為一個國家和一個強大的帝國,首先夏甲必須自己起來……神不會把她抱起來,也不會舉起她。反之,神要夏甲使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在她這樣做之後,她就能抱起男孩。她的起身不僅是身體上,也是精神上的,神要求她不要放手讓男孩自己聽天由命,而是作為一個重要且負責任的成年人,抓住男孩的手,然後……如果男孩有著父母親適時的支持,他將恢復並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和國家」。
夏甲從被驅逐到康復的過程一直是許多感人的戲劇、詩和藝術作品的靈感來源。她自己啟動且被要求啟動的那股力量帶來了她個人和全世界通用的救贖。事實上,她的兒子的確成為一個偉大國家的創立者。
只有在夏甲起來之後,神才開啟她的眼睛,「她看見了一口水井」(21:19)。即使井本來就在那裡……但當她還陷在悲傷和沮喪中,她沒有看到那口井。只有當她啟動她的那份力量、哭求和起身時,她才能看到希望、水、地平線和新世界。
許多評論家想知道神怎麼可能聽男孩以實瑪利的聲音,他犯下這些惡行,以至於亞伯拉罕被迫將他趕出去。在對妥拉的評論中,拉比什洛莫.約瑟夫.澤文(Shlomo Yosef Zevin)寫道,神在「童子所在的地方」聽見他的聲音(21:17)—神不會根據他過去做過的事情或他在未來可能會做的事情判斷一個人。相反的,在神的恩典和憐憫中,祂根據人目前的情況判斷他—如同童子此時在此地。這是神恩典的重大衡量,也是對我們的教導。如果你看到一個人,不要根據他過去的行為對他進行嚴厲的評斷。反倒應該看看他們目前的狀況—憐憫他們並幫助他們,拯救他們和這個世界。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自我回轉和被饒恕的機會。他們應該被看到,他們的聲音應該被聽到,然後他們才能再度站起來和成長甚至成為「偉大而強大的國家」。
在至聖日這段期間,願我們藉此機會重新開始,恢復我們的力量。今年願我們被「看見」和「聽見」,也願我們也能看到希望、救恩和救贖,以及克服目前似乎阻礙我們前進的所有困難,使我們能夠成為「進入列國中的光」。
作者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價值教育、寬容與和平教育的主席,並在巴伊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教育學院中擔任大屠殺研究與教學中心的負責人。
文章來源:JP
文章日期:2021/09/13
翻譯|校稿|編審|耶路撒冷全球華人敬拜中心團隊